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病理】

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在咽部可产生炎症,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细菌的表面抗原M蛋白的存在可使病原菌易于黏附在黏膜上皮,进入体内后又具有抗吞噬作用。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可自黏膜或皮肤伤口甚或经完整皮肤侵入人体,在局部形成的炎症可通过淋巴管或组织间蔓延,引起扁桃体周脓肿、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和蜂窝织炎等,对少数患者,细菌尚可入血引起血流感染。6)等与发病有关,如TNF‐α即可导致发热、休克及组织损伤,链球菌M抗原又可阻碍人类多核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在缺乏M抗体的情况下,细菌可自局部入血,并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 第十章 细菌性疾病 > 第十六节 链球菌感染 > 一、A 组链球菌感染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560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