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是以肠外营养为起点,曾宪九教授、吴蔚然教授和吴肇光教授等对体液测量、氮平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研究60年代分别在北京与上海应用中心静脉插管,输入葡萄糖和优质水解蛋白(当时用Amigen),治疗肠瘘病人。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在进口各种营养基质制剂的基础上,参阅了Dudrick及Wil more的文献,于1971年将规范的PN技术用于有氮平衡监测的肠瘘治疗,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12 ﹒朱建平,陈浩辉﹒危重病人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和实施﹒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7 ∶ 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