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3. 血管新生抑制因子

成年机体的血管发生不如胚胎期,也远远比不上类似肿瘤这样的病理状态,这与体内存在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下面介绍几种血管新生抑制因子,除文中提到的Arresten、内皮细胞抑制素、Fibulin、血管新生抑制素、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另外还有血小板因子-4(PF-。但某些MMPs如MMP-7等已证实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其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除去血管新生过程的Rouget细胞,释放ECM联合的促血管新生因子,暴露结合在ECM中的隐藏的促血管新生整联蛋白,产生促迁移的ECM组件 ......

——《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书名:《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栏目: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一篇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四章 心血管发育的分子生物学 > 第一节 血管系统的发生 > 二、血管形成的分子学基础
作者:康维强 宋达琳 葛志明
参编:俞冬熠,季晓平,张梅,管军,康维强
页码:94-9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