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五、致病机制

沙眼衣原体毒素与沙眼衣原体颗粒结合在一起而不被分泌到体外,青霉素虽可以灭活具有感染性的衣原体而使二者分开,但是毒素的活力不受影响。用青霉素处理后的高活性毒素给志愿者滴眼, 6小时即可出现急性结膜炎症状,说明毒素是主要致病成分,而结膜具有强烈的易感性。这种衣原体初发感染的沙眼模型与青霉素灭活的纯化毒素所致的沙眼模型表现的症状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沙眼初发感染的发病机制与衣原体毒素活力有密切关系。沙眼结膜刮片细胞学实验观察,急性期沙眼刮片中包涵体出现率特别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多,推测这种表现是由于 ......

——《流行病学.第2卷》
书名:《流行病学.第2卷》
栏目:流行病学.第2卷 > 第一一二章 沙眼及沙眼衣原体病 > 第一节 病原学特征
作者:曹务春
参编:于光前,马麦卷,马福宝,王永,王勇
页码:1267-126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