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按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漏出,远远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造成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及肾小管均无损伤,但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加(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急性溶血时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从肾小球滤出量过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称为溢出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白带等含蛋白成分的物质,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称为假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预后良好,但诊断宜慎重,应进行长期追踪观察,有部分“生理性蛋白尿”患者可在数年后出现肾功能的恶化,说明其实早期就有肾脏损害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