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男,79岁。发现左颌面部包块8年余(图1‐。来源甚多,如造釉器的釉上皮细胞、牙周上皮残余、口腔表面上皮等。随病情发展,实质性肿块由于长大供血不足而出现退变、囊变为囊肿型,故多把囊肿型作为肿瘤的晚期。本病较多发生于下颌骨,生长缓慢,多数呈无痛性渐进性生长,使颌面膨胀畸形,肿块质硬,压痛不明显。X线表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瘤内低密度区多为多房状,且各房大小相差悬殊。肿瘤边缘分叶状,可见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肿瘤区牙根吸收呈残根状,瘤内含牙或不含牙。肿瘤区颌骨呈溶骨状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