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五、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

但是,从头皮上记录EEG 时,由感觉刺激所诱发的脑电变化幅度非常微弱,通常被埋藏于自发脑电信号中。因此,需要重复给予刺激,并以刺激开始时间点作为触发点,对相应的EEG 时间段进行平均叠加,随着叠加次数的增加,与刺激无关的EEG 信号会变小,而与刺激相关的EEG 信号会逐渐明显。 诱发电位通常包含几个成分波,从刺激开始点至波峰的时间是潜伏期,根据极性的正负分别标记为P 和N,正向波和负向波又分别按出现的先后次序表示为P1、N1、P2 和N2等,或直接加上潜伏期进行表示如P50、N100、P200、N270 和P300 等。 短潜伏期成分反映皮层下的电活动,它之所以可以在头皮记录到是因为可以视大脑为一个容积导体,将深部皮层下的电位传导至头皮很广泛的范围,称之为远场电位。来源于远场电位的短潜伏期诱发电位成分,波形和潜伏期的个体差异小,受意识和注意的影响小,在正常人群中重复性好。长潜伏期诱发电位成分,是皮层的二次非特异性反应,受意识和注意的影响大,而且个体差异也较明显,因此用于临床常规诊疗仍有一定困难。可是,正是它们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特征,使得它们在心理生理学和精神药理学研究中能够发挥用武之地。已经被较多研究的事件相关电位有:关联性负变化CNV(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感觉门控P50 抑制、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P300 和N400 等。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六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电生理学基础 > 第二节 临床电生理学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0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