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适用于低排血量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合并心房纤颤者。其负性频率作用是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对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衰则不宜使用。近几年来出现的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儿茶酚胺类和非儿茶酚胺类。前者主要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后者则以嘌呤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为代表,如氨吡酮(氨力农)等,通过增加CAMP介导的Ca2 +内流,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还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非儿茶酚胺类药,目前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者多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吡酮,甲氰吡酮。最危险的副作用是可增高细胞内cAMP含量,而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