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速览](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致病因素包括:环境中无机粉尘或毒性烟雾。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胶原血管病。继发于肺部感染、慢性长期吸入及药物等的肺纤维化。部分患者对激素有反应,但总体上预后差。肺泡及间质巨噬细胞,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氧化产物及肺间质细胞生长信号,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细胞成分(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相互作用,活性炎症介质的释放。上述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着IPF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多核白细胞数目增多及肺实质的广泛纤维化。循环及肺内免疫复合物,在早期阶段及疾病激化阶段的致病作用尚不清楚。

……
——《呼吸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书名:《呼吸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栏目:呼吸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 第四章 呼吸系统免疫学 > 第三节 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感染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 > 一、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
作者:李德爱 孙伟 童荣生
参编:喻璟瑞,姜山,刘敏,张向萍,马俊凤
页码:82-83
版本:1
出版时间:2012-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