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入之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偏向于选择高效价的经典抗精神病药肌内注射,认为比低效价经典抗精神病药和巴比妥类更安全,肌内注射的起效一般比静脉用药要慢些,但达哌啶醇(droperidol)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吸收都很迅速,两者并无差异。1 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达哌啶醇(5mg)肌内注射对兴奋激越的起效比氟哌啶醇(5mg)肌内注射更快,至注射一小时后,两者作用相当。现有的证据提示,包括劳拉西泮、咪哒唑仑、氯硝西泮和氟硝西泮都能像氟哌啶醇一样控制兴奋躁动,甚至有研究报道,劳拉西泮2mg 单用比氟哌啶醇5mg 更具镇静作用。此外,劳拉西泮和咪哒唑仑肌肉吸收十分迅速和完全,15~30分钟即能起效,这些药物的有效作用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约束或保护,但至今尚缺乏针对兴奋激越控制的BDZs 剂量的探索研究。 (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随着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不断出现,对兴奋激越的一线治疗已发生显著改变,1996年时常规抗精神病药还作为一线治疗选择,但至1999年,美国绝大多数精神科临床处理,包括急性发作,都已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列为一线治疗选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合用BDZs 能更安全更快地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达到治疗剂量,一旦兴奋激越控制后,BDZs 应及时停用而尽可能保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单一治疗。1 项139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对照试验表明,利培酮(2~16 mg/d)时对敌对性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20mg/d),利培酮(5~15mg/d)时控制敌对症状的疗效优于奋乃静(16~48mg/d)。Curri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