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发现的放线菌素至少有50种以上,只有放线菌素D和放线菌素C有临床应用价值。放线菌素D的化学结构包括一个三环发色基团,上面联结两个环状五肽,可阻止m RNA的合成。在细胞增殖周期中,G1期前半段正是合成新的m RNA,并合成由G1期转变为S期所必需的酶,此期细胞对放线菌素D最敏感,使G1期向S期过渡受阻。在其他各期,细胞内仍不断合成m RNA及其指导下的蛋白质合成,因而对放线菌素D仍然敏感,故放线菌素D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放线菌素C为C1、C2、C3的混合物,作用与结构和放线菌素D相似。用法: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确定化疗方案及用药剂量,采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或推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