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阻滞剂在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降低心肌梗死后病死率和非致死性再梗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确立。受体阻滞剂的抗心绞痛效应完全来源于对心脏的β-受体阻断作用,因为在人体,尽管D -型异构体普萘洛尔也具有很强的膜稳定作用,但由于缺乏β -受体的阻断特性,即使采用非常高的剂量也没有抗心绞痛作用。受体阻滞剂的第二个电生理特性与膜稳定作用有关,也称“奎尼丁样作用”或“局麻作用” 。而膜稳定作用几乎没有实际临床意义,因为离体人体心肌研究显示,只有普萘洛尔的剂量超过用于抑制运动诱发的心动过速时的50 ~ 100倍时,才具有膜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