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降低自律性的方式有4种: ①抑制自律细胞4相Na +或Ca2 +内流或促进4相K +外流,降低4相上升斜率,减慢舒张期自动除极速率。抑制Na+或Ca2+通道,上移阈电位。抑制3相K+外流,延长APD 。降低自律性的4种方式如图28-5所示。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促进3相K +外流,加速复极以抑制早后除极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生理活动或改变自主神经功能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细胞膜钙通道复活时间,从而延长ERP 。表内+表示作用强度。

……
——《简明药理学》
书名:《简明药理学》
栏目:简明药理学 > 第六篇 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药物 > 第二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戴体俊 徐礼鲜 黄宇光
参编:
页码:340-343
版本:1
出版时间:2014-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