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s)是由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的D 2受体的过度拮抗而引起。当多巴胺D 2受体的阻断或药物对D 2受体的占有超过78%~80%时,EPS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EPSs在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等使用情况下尤易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系长期大剂量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3个月后才可能发生,发生率为15%~40%,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明显增多。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锥体外系功能失调,骨骼肌高张力,自主神经调节异常,体温过高,意识改变,并可能伴随有肌肉溶解症和肾衰竭。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二节 经典抗精神病药 > 七、不良反应
作者:江开达
参编:黄继忠,方贻儒,李晓白,王刚,王飚
页码:348-349
版本:2
出版时间:2011-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