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药物功效的认定,经历了由数量少而很不全面到逐渐趋于完善,由不够正确趋于比较准确。在早期,诸如补虚、补五脏、补不足、调和五脏、安五脏、祛邪气、除众病、除热邪等含义宽泛,或化痰、祛痰与消痰等词混用的现象并不鲜见。本草纲目》有关补虚功效的术语有390余个,而《中国药典》 ( 2000年版)补虚类功效术语仅130个,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可见其由繁返约的趋势。茺蔚(益母) :舂仁生食,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止渴润肺。无漏子(千年枣、万年枣、海枣、波斯枣) :补中益气,除痰嗽,补虚损,好颜色,令人肥健。薰草(薏实) :明目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