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方法很多,如突触前、突触后受体。膜上、膜内受体等。能直接门控( gate )离子通道,受体与效应子门控功能由同一大分子不同的功能区完成。为经典学说, 1926年提出,认为受体必须与药物结合才能产生效应,效应强度与药物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但不能解释拮抗药。认为效应只发生于药物与受体接触的一瞬间,故与单位时间内药物与受体接触次数或速率成正比(例:拮抗药。假定受体是由几个悬浮于生物膜上的同质或异质的亚型组合而成,当药物分子接近生物膜时,可与组装好的受体结合,也可通过诱导、吸引而促进受体组装。因此认为,受体的空间结构是多态的,受体的数量是可变的(图2 -。图2 - 8受体结构与相关的信号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