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血压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1969年,英国人Bevan等首次运用动脉内插管技术对人的血压进行了连续监测。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形成了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概念。1987年意大利学者Mancia的实验室报告了BPV与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伤有关。即在血压水平相当的病人中,BPV高者靶器官损伤严重[ 1 ]。本课题组研究BPV历经20年,2009年“血压波动性与器官损伤”的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可谓二十年磨一剑。2005年5月以临床研究为主的“国际东方高血压会议”将唯一的一项“东方奖”颁发给“血压波动性的研究”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