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就已认识到血小板形态的完整与否对于保持其止血功能并非至关重要,血小板来源的物质有一定止血功能。因此,早期的血小板代用品设计就是根据血小板膜的止血特性研制的反复冻融血小板膜微囊、可溶性血小板膜脂质体( plateletosomes )和不溶性血小板膜( infusible platelet membranes , IPM ) 。随着基因重组及蛋白表达技术的发展,逐渐将主要介导血小板特异黏附的重组糖蛋白Ⅰ b α ( rGP Ⅰ b α )和重组糖蛋白Ⅰ a - Ⅱ a ( rGP Ⅰ a - Ⅱ a )连接到特定基质(如聚合白蛋白、脂质体)上制备血小板代用品。因此,研究与vWF或胶原特异结合的小分子多肽受到关注,是目前血小板膜类代用品研究的重点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