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二、聚酸酐类

聚酸酐类(polyanhydride)在20世纪50年代是作为纤维替代品开发的。后来由于发现它具有表面溶蚀的特性,与聚酯类材料的本体降解性质不同,可以开发成另一种类型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酸酐键比酯键更易水解,为达到表面溶蚀的目的,这类聚合物以疏水性很强的单体聚合成主链,以防止水分渗入聚合物骨架内部,而暴露在骨架表面的酸酐键很容易发生水解,所以整个水解过程由表及里依次进行。目前唯一获得FDA注册的聚酸酐制剂是Gliedel ?。研究表明,Gliedel ?片中药物的释放由药物扩散和聚酸酐表面溶蚀两因素共同控制[ 33 ]。

……
——《药物微囊化新技术及应用》
书名:《药物微囊化新技术及应用》
栏目:药物微囊化新技术及应用 > 第一章 可生物降解微球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 第二节 化学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类型及特性
作者:陈庆华 张 强
参编:王志宣,邓英杰,甘勇,魏刚,瞿文
页码:11-12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