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六)纳米粒的吸收与吸收机制

纳米粒的吸收机制研究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着手。易以木等人曾对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认为影响纳米粒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胃肠道生理因素、纳米粒的性质及吸收促进剂、分散介质等方面。结果表明,Cs A纳米脂质体在0~9.16mg/ml的范围内有吸收饱和现象,脂质体在到达肠壁前在黏液中大量蓄积,纳米脂质体与新山地明在小肠培养液和肠壁中的累积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胰岛素在回肠中的吸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其降血糖作用也因给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因此硬脂酸纳米粒作为载体时,回肠可能是胰岛素的最佳吸收部位。我们曾对p H敏感性Cy A‐NP的吸收机制进行过研究[未发表资料]。

……
——《药物微囊化新技术及应用》
书名:《药物微囊化新技术及应用》
栏目:药物微囊化新技术及应用 > 第二章 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 > 第四节 纳米粒的评价 > 二、药剂学特性的评价
作者:陈庆华 张 强
参编:王志宣,邓英杰,甘勇,魏刚,瞿文
页码:182-18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