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生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吸收及分泌而实现的。利尿药则通过影响这一过程的某些环节而产生利尿作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即通过减少近曲小管Na +‐H +交换,致使Na +的再吸收减少而产生弱的利尿作用。凡具有抗醛固酮作用的药物如螺内酯,或直接抑制K +‐Na +交换的药物如氨苯蝶啶等均作用于此段,而产生保钾排钠的利尿作用。目前,常用的利尿药主要是通过干扰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电解质和水的再吸收功能而产生利尿的(图26‐。高效利尿药.低效利尿药(PTH:甲状旁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