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速览]1﹒抗疟药发展简史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02~222年)的《山海经》中就记载苦辛(疑即常山)载疟,至东汉(公元25~220年)在“神农本草”中正式列常山和蜀漆(常山的嫩枝叶)治疟,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抗疟药。由于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出现并迅速扩展,使最主要的抗疟药氯喹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广筛即无选择的对大量化合物进行抗疟活性筛选,从中发现新结构类型的抗疟化合物。中草药青蒿(ArtemisiaannuaL)在我国治疗疟疾已有1500年历史,其提取物1967年证明对鼠疟和鸡疟原虫有效,1972~1973年提出单体并确证其化学结构为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正式定名为青蒿素(Artemisinin)。对于指导抗疟新药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中华临床药物学》
书名:《中华临床药物学》
栏目:中华临床药物学 > 第38章 抗疟药
作者:徐叔云
参编:卞如濂,王浴生,王子厚,王钦茂,史轶蘩
页码:452-45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3-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