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除了主要参与止血功能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作用:血小板可以贮存和分泌血管活性胺类,吞噬异性颗粒、病毒及细菌等,还可以参与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或张力的改变、免疫过程,同癌症的扩散也有关系。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动脉硬化的发病和血栓(尤其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因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多限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及血栓性疾病等。量大时因其专一性不强,使TXA2和PGI2均可减少,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尚不够理想,并且有可能使出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