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第二章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临床应用的历史较短,其发现纯属偶然。20 世纪50年代初期,从来自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发现,丙米嗪(imipramine)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但当时Kuhn 最初的临床试验发现是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有效,然后才用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 sive disorder,MDD)患者的治疗并获得显著疗效,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不久George Crane 又发现异丙异烟肼(iproniazid)在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出现欣快表现而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同样显示出明确的疗效,以后陆续发展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MAOIs)两大系列抗抑郁药,一直沿用多年。至90年代,随着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inhibitors,SSRIs)——氟西汀(flu oxetine)的成功上市,几乎每年都有新型抗抑郁药面世,抗抑郁药的精神药理学研究推动了精神病学界对抑郁障碍的病因学的认识。利血平(reserpine)和α‐甲基多巴(α‐methyldopa)治疗高血压患者引起抑郁,揭示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单胺类递质功能不足与抑郁障碍的发病存在重要因果关系,形成了所谓“抑郁障碍的神经单胺理论”。神经科学和精神药理学的基础研究为抑郁障碍的病因学和治疗学提供了理论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64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