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四节 发 病 机 制

由于研究Mpi的历史不长,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深入研究。核酸酶:支原体基因组很小,约600~2 500kbp,支原体可释放核酸酶以降解宿主核苷酸,使之成为合成其本身核苷酸的前体分子而加以利用,因此这类核酸酶具有毒性作用。Mpi可侵入宿主细胞,因此宿主的DNA或RNA可作为其核酸酶的底物被分解代谢。一些学者推测,Mpi可能是AIDS发病的协同因子,其通过诱生TNF等促进HIV增殖,导致HIV感染者由潜伏状态进入临床发病期,或使AIDS病情加重。在HIV-LTR介导的转录活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支原体学》
书名:《支原体学》
栏目:支原体学 > 第二篇 人支原体病 > 第二十章 梨支原体与疾病
作者:吴移谋 叶元康
参编:赵季文,宁宜宝,寿成超,毕丁仁,武济民
页码:189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