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证实:在发生心脏重构,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之前存在一些易患因素,大部分易患因素通过干预是可以控制的,能够避免进一步心肌损伤,防止心脏重构的发生。这一阶段是发展到有症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的潜伏期,由于症状本身具有主观性,存在心脏重构便意味着存在发生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的迹象表明,无症状心力衰竭阶段的患者比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更多见,积极治疗将改变其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脏病病因属于能够去除或控制的范围时,均应积极治疗,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