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

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极少数患者在瞬间出现不良反应,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多数在服药后30分钟~1周内出现,如瘙痒、皮疹、进而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同时伴有高热(体温较服药前升高1℃以上)、转氨酶升高、黄疸、腹泻、血尿、少尿。上述反应可一种单独存在或几种合并存在,急性全身反应一般考虑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超敏反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及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喹诺酮类等。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

——《结核病》
书名:《结核病》
栏目:结核病 > 第四十二章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对策
作者:马 玙 朱莉贞 潘毓萱
参编:马玙,马伟路,于维琴,王林,王忠仁
页码:56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