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

莱姆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病原体直接侵犯伯氏疏螺旋体主要位于蜱的中肠,当感染的雌蜱叮咬人时,伯氏疏螺旋体随蜱的唾液进入皮肤,或由蜱粪中螺旋体污染创口而进入皮肤,经过3 ~ 32天后扩散,在叮咬局部形成慢性游走性红斑。莱姆病发病持续数月以上,可检测到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冷沉淀物,提示可能以免疫病理损伤为主。莱姆病晚期可见滑膜绒毛肥大、纤维蛋白沉积、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血管及血管周围可见少数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病变可累及角膜、巩膜、葡萄膜、玻璃体和视神经等,眼底改变为视盘 ......

——《新发与再发自然疫源性疾病》
书名:《新发与再发自然疫源性疾病》
栏目:新发与再发自然疫源性疾病 > 第四篇 螺旋体病 > 第三十二章 莱姆病
作者:黄长形
参编:张 颖,张 野,魏 欣,于乐成,于苏淮
页码:257-25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