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肌松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肌松药主要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上的α亚单位结合部位,从而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根据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可将其分为两类:1 ﹒非去极化类肌松药(竞争性肌松药)(nondepolarizingmusclerelaxants)一般以氯化筒箭毒碱(d‐tubocurarine chloride,d Tc)为代表。这类肌松药能与终板的胆碱受体结合,亦即筒箭毒碱与乙酰胆碱互相争夺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胆碱受体,使神经冲动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减少而不能发挥作用,因而接头后膜继续保持极化状态,即不能 ......

——《黄家驷外科学》
书名:《黄家驷外科学》
栏目:黄家驷外科学 > 第十章 麻 醉 > 第五节 肌肉松弛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吴孟超 吴在德
参编:
页码:283
版本: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