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护理]二、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皮肤温度是反映高温气象条件对人体综合作用和体温调节的敏感指标,一般比较稳定,躯干为31~34℃,四肢较低,相差不超过4℃。高温劳动时,体内产生的热量由血液传至体表,皮下血管反射性扩张,周围血流量增多,流速加大,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增大,有利于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如皮肤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血液和内脏温度时,则散热受阻。急性热暴露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加强,慢性热衰竭时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CA)不足,故儿茶酚胺是热应激的主要指标,是促进热习服的重要机制。 ......

——《应急护理学》
书名:《应急护理学》
栏目:应急护理学 > 第二篇 应急事件护理 > 第七章 特殊环境应急事件护理 > 第二节 高温高湿环境应急护理
作者:陈海花
参编:
页码:223-22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