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概 述

尽管体内存在凝血系统,只要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完整,又无带负电荷异物表面或致凝物质进入血流,循环血液并无凝固现象。这种控制包括血流对局部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稀释作用,网状内皮系统对激活的凝血因子的吞噬作用、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由于体内凝血是通过多种丝氨酸蛋白酶相继作用完成的,与之对立的是血浆中存在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它们通过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而灭活靶酶,这种灭活速率较快。但是体内还有另一类抗凝蛋白(蛋白C),它被活化后本身成为丝氨酸蛋白酶,通过水解凝血辅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这种灭活速率相对较慢。EPCR ......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书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第二篇 血栓形成的要素 > 第八章 凝血‐抗凝系统与血栓
作者:刘泽霖 贺石林 李家增
参编:王鸿利,刘敏涓,文志斌,包承鑫,丁家增
页码:101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