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7节 脊髓电刺激术

1965年,Melzack和Wal提出了疼痛的闸门学说,这也是电刺激镇痛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电刺激产生的非痛觉传入冲动可以对痛觉细纤维的二级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可以减少从脊髓到脑干网状结构的多突触传入冲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Shealey在1967第一次报道了脊髓电刺激镇痛术,他经切除的椎板将刺激电极放在脊髓后柱的蛛网膜间隙内,电刺激脊髓后柱治疗慢性疼痛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1975年,Dooley报道了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技术,将电极穿刺植入脊髓后柱附近的硬膜外间隙,使手术的创伤更小,操作更为简便。 ......

——《椎管内麻醉学》
书名:《椎管内麻醉学》
栏目:椎管内麻醉学 > 第五篇 椎管内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第56章 硬膜外阻滞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谭冠先 郭曲练 黄文起
参编:马虹,王东信,王俊科,王泉云,古妙宁
页码:650-65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