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三)历代对痹证理论的发展

气痹者,愁忧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则邪愈胜。肺主一身之气,情志抑郁或过亢,皆可致脏腑过用越时,气机不畅,从而发生痹证。中藏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七情刺激可以引起“气痹”,但无验案和方证记载,只原则上提出了“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此最为良法”。吴氏是继汉·华佗首倡暑邪致痹之后的又一位医家,他不但从理论上发展了这一认识,而且在临床上付诸实践,总结暑湿痹、湿热痹、湿痹的辨证论治经验,促进了痹病专科理论更加全面、完善地向前发展。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书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栏目: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二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理论探源 > 第一节 古代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痹证
作者:刘 健 郑志坚
参编:韩明向,卞国忠,李泽庚,张梅奎,韦嵩
页码:92-9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