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概述](二)中枢神经递质传导失调模型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症状是由于脑内多巴胺过剩所致。晚近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主要限定于中脑边缘(mesolimbic)多巴胺系统,并认为它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的病理机制的关系更密切。但它的药理学预测效度局限于多巴胺机制,因而难以解释与多巴胺机制关系不大的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除上述三种中枢神经递质的传导失调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外,晚近的研究还表明,5‐羟色胺、氨基乙酸、P物质及缩胆囊素等神经递质也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致病过程,但与之相关的模型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讨。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九章 精神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 >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 > 一、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
作者:江开达
参编:黄继忠,方贻儒,李晓白,王刚,王飚
页码:153-154
版本:2
出版时间:2011-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