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二、与早后除极发生有关的离子流变化

在第二章中介绍了早后除极发生的机制,所涉及的离子流很多。总的说来,不外乎是内向离子流加强和(或)外向离子流减弱。在心衰时,主要表现为I Na的晚电流加强(虽然峰值下降)以及I to、I K1和I Ks的减弱,因而出现APD延长(图3‐7‐。7)并导致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发生(图3‐7‐.9),并能促进早后除极的发生。图3‐7‐11显示犬心室肌细胞在心力衰竭时I K1的变化。A ﹒左为犬心室肌的结果,右为人心室肌的结果。B ﹒ I to的I‐V曲线,左为对照,右为心力衰竭时结果.由于以上各种离子流改变的综合结果,心力衰竭的心室肌细胞很容易发生早后除极,进而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
书名:《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
栏目: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 > 第三篇 离子通道学基础 > 第七章 几种病理情况时的离子通道重构 >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离子流重构
作者:郭继鸿 崔长琮
参编:
页码:208-212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