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青霉胺( penicillamine)

青霉胺于1953年被发现有螯合重金属的作用。1970年首次用于儿童铅中毒病例。其驱铅作用不及依地酸钙钠,但本品可口服,不良反应稍小,可供轻度重金属中毒或其他络合剂有禁忌时选用。据报道80%以上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脏中发生降解,代谢为S -甲基青霉胺,主要以二硫化物的形式通过尿排泄,伴有一些S -甲基青霉胺及原形药物,少量通过粪便排泄。治疗期间每隔2 ~ 4周随访1次,观察血液学治疗、肾功能变化和有无新的不良反应,治疗直至血铅水平下降至。禁用于红斑狼疮患者、全身性荨麻疹或前期、应用青霉胺曾诱发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
——《儿科临床药理学》
书名:《儿科临床药理学》
栏目:儿科临床药理学 > 下篇 各论 > 30 解毒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 > 30.7 金属中毒解毒药(铅、汞、铁、砷中毒) > 30.7.1 铅中毒解毒药
作者:王丽
参编:陈燕惠
页码:30
版本:1
出版时间:2015-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