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一)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Activity)[10]

药物呈现生物活性须接近作用部位,再与作用部位的受体发生作用。但符合受体要求的药物结构,并不一定具有转运过程中对其所要求的最适理化参数。因此,设计新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另外,药物必须有一定的溶解度才能被组织吸收,而溶解的速度又影响着吸收的速度和达到作用部位的速度,因此药物的溶解度对生物活性很重要。结构非特异性药物的生物活性不依赖于化学结构,其药理作用主要与溶解度、蒸气压、表面活性等物理性质相关。绝大多数药物都是结构特异性药物,它们通过与生物受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发挥药效。触发药物效应的强弱用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来表示。

……
——《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书名:《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栏目: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 第二章 20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 > 第三节 新药发现的策略与途径 > 二、药物作用的分子基础(The Molecular Basis of Drug Action)
作者:彭司勋
参编:尤启冬,张奕华,姚其正,黄文龙,彭司勋
页码:69-70
版本:1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