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MAOIs、TCAs、SSRIs 和SNRIs 都能有效增加突触的单胺递质浓度,故明确提示5‐HT 和NE 神经系统是这些药物作用的靶目标,而须强调的是,药物与特异性受体或转运体的结合和对神经回路的影响,并不等同于药物最终的作用机制。 帕罗西汀和其他SSRIs 一样能迅速提高5‐HT 神经突触间隙的5‐HT 浓度,其作用与抑制5‐HT 转运体使5‐HT 的清除减低有关。但帕罗西汀在开始服用后,最初并非迅速提高5‐HT 浓度,反而先引起5‐HT 递质水平的下降,与5‐HT 和突触前5‐HT 1A自身受体的结合增加而引发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继之使5‐HT 神经元活性减弱,在摄入帕罗西汀2周后,5‐HT 1A自身受体产生脱敏,其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才使5‐HT 递质水平增加,这种5‐HT 1A受体敏感性的延迟性改变和5‐HT 递质水平先抑后扬的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善所需的时间刚好吻合,故认为在作用机制上隐含着某种可能性。于是,通过对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5‐H 1 A受体拮抗剂——吲哚洛尔(pindolol)的研究发现,它能加快SSRIs 的起效并使原来疗效不明显者可增强疗效,这种研究为上述作用机制的推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临床前研究发现,当SSRI 合用吲哚洛尔时,比单用SSRI 时的细胞外5‐HT 浓度的升高更显著,且更持久,结合突触前5‐HT 1A自身受体阻断假说,说明这一过程可防止SSRI治疗开始后最初阶段5‐HT 传递的减少,而临床上也证实,帕罗西汀合并吲哚洛尔可使抑郁症状的缓解更迅速和更有效。 利用微灌注技术发现,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