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一、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也称为非特异性或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也称为特异性免疫),前者以一种非特异性方式通过迅速攻击外来物质提供第一线防御,它并不需要识别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尽管缺乏抗原特异性影响了免疫记忆的发生和今后遭遇病原体入侵时的反应速度,但能对各种外来环境攻击源产生迅速的反应;而后者反应速度虽然缓慢,但对入侵物质更具选择性,它要求对外来物质作出特异性识别并建立记忆细胞,当再度发生相同物质入侵时,获得性免疫能产生较为迅速的反应;两者都包含着控制和清除激活的反应机制,存在相互作用和合作。 表1‐5‐1 常见免疫反应的分类 注:IFN:干扰素;IL:白细胞介素;NK‐C:自然杀伤细胞;Th1:T‐辅助细胞1;Th2:T‐辅助细胞2;TNF:肿瘤坏死因子 先天性免疫开始于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构成对外来病原体入侵时的理化屏障,当其表面受到破坏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某些网状细胞可通过相对粗略的分子识别方式识别病原体,然后吞噬和消灭外来病原体。与先天性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的Ⅰ型干扰素和促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其中白细胞介素IL‐1、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病原体入侵处或组织破坏处诱导炎症的发生,TNF 本身是一种内源性致热源,IL‐6 还能刺激肝脏产生一系列急性期免疫反应物如C 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补体C3、触珠蛋白(haptoglobin)、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m)、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和α、β及γ‐纤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免疫学 >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述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0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