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白血病的病因是为预防白血病提供依据,而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转归,即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不仅可为白血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阻断其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依据,而且为寻求白血病新的治疗对策,并最终使白血病根治成为可能。近年来,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一些共识: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s,LSCs)是白血病的起始和维持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多种机制参与的;不同病因引起的白血病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下面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首页
  • 血液病学
  • 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
  •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 白血病干细胞

      白血病细胞到底是来源什么细胞?正常造血是有级层的,包括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和数量众多但没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祖细胞。近年的研

      1
    • 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遗传学打击才能发生病变。就急性白血病而言,其生物学行为除了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和凋亡障碍之外,与其他实体肿瘤不同的特征是细胞分化发育障

      2
    • 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CBF)的异常与白血病

      CBF也称为多瘤增强子结合蛋白2(polyoma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2,PEBP2)。CBF是一个异二聚体转录因子家族。构成异二聚体的一方是CBFβ(PEBP2β),另一方是三种CBF&alph

      3
    • MLL基因(ALL1、HRX)异常与白血病

      MLL基因(myeloid/lymphoid leukemia或mixed lineage leukemia)也称为ALL1(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1)或HRX(homolog of trithorax),具有三个区域与果蝇三胸蛋白同源。累及MLL基

      4
    • 维A酸受体的异常与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为t(15;17)(q22;q12),其他几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有t(11;17)(q23;q12)、t(5;17)(q35;q12)、t(11;17)(q13;q12)、der(17)、t(4;17)(q

      5
    • NPM1突变与白血病

      NPM1(nucleophosmin 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5q35,包含12个外显子。NPM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磷酸化蛋白,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虽然NPM1可以在胞核和胞质之间穿梭,但绝大部分NPM1分布

      6
    • E2A基因重排与白血病

      t(1;19)(q23;p13)发生在5%~6%的儿童ALL和更小比例的成人前B-ALL中。t(1;19)易位使位于19p13的E2A和1q23上的PBX1相融合。完整的E2A作为转录因子包括转录激活结构域和bHLH结构域,E2A有促

      7
    • C-Myc在白血病和淋巴瘤中的过度表达

      C-Myc基因定位于8q24,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转录因子。C-Myc在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的细胞周期时发挥作用,除促进增殖外,C-Myc还有阻碍分化的作用。C-Myc可与MAX形成异

      8
    •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转录因子突变

      T细胞肿瘤的染色体断裂点常会累及染色体14q11的TCRα位点或7q35的TCRβ位点,通过染色体易位使TCR基因的增强子与其他转录因子并置,导致这些转录因子过表达而使细胞转

      9
    • ABL基因异常与白血病

      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称为Ph染色体。现已明确CML、1%~2%AML、5%的儿童ALL以及15%~30%成人ALL伴有t(9;22)。Ph染色体为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breakpoint cl

      10
    • FLT3异常与白血病

      FLT3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2,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成员,与其配体(FL)在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研究发现,FLT3基因的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密切

      11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与白血病

      t(2;5)(p23;q35)见于间变性大细胞型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型淋巴瘤起源于活化的T细胞,表达IL-2受体,通常表达CD30(Ki-1)。t(2;5)易位导致非核糖体核仁磷酸蛋白(NPM)基因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12
    • BCL-2蛋白

      bcl-2家族蛋白是哺乳动物细胞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其中除bcl-2外,还有Bax和Bcl-X等。bcl-2家族成员既有抗凋亡的,又有促进凋亡的。bcl-2通过与Bax结合成二聚体复合物发挥作用,二

      13
    • JAK2基因突变

      JAK2蛋白包含7个同源结构域(JH1-7),其中JH1是激酶活性结构域,而JH2是假激酶结构域,可以抑制JAK2的激酶活性。JAK2基因敲除的小鼠由于没有红系造血而死于胚胎期,而且JAK2缺失的造血

      14
    • 表观遗传学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

      不改变DNA核苷酸序列,而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调控的机制被称为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四种:①DNA甲基化;②组蛋白共价修饰;③核小体重塑;④microRNA。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除了核苷酸序列

      15
     17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