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白血病的病因是为预防白血病提供依据,而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转归,即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不仅可为白血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阻断其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依据,而且为寻求白血病新的治疗对策,并最终使白血病根治成为可能。近年来,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一些共识: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s,LSCs)是白血病的起始和维持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多种机制参与的;不同病因引起的白血病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下面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 白血病细胞到底是来源什么细胞?正常造血是有级层的,包括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和数量众多但没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祖细胞。近年的研...... |
![]() |
2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遗传学打击才能发生病变。就急性白血病而言,其生物学行为除了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和凋亡障碍之外,与其他实体肿瘤不同的特征是细胞分化发育障...... |
![]() |
3 | CBF也称为多瘤增强子结合蛋白2(polyoma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2,PEBP2)。CBF是一个异二聚体转录因子家族。构成异二聚体的一方是CBFbeta;(PEBP2beta;),另一方是三种CBFalph...... |
![]() |
4 | MLL基因(myeloid/lymphoid leukemia或mixed lineage leukemia)也称为ALL1(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1)或HRX(homolog of trithorax),具有三个区域与果蝇三胸蛋白同源。累及MLL基...... |
![]() |
5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为t(15;17)(q22;q12),其他几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有t(11;17)(q23;q12)、t(5;17)(q35;q12)、t(11;17)(q13;q12)、der(17)、t(4;17)(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