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
抗白血病药物
近五年来,白血病的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靶点的不断发现催生治疗观念的改变,从而出现了基于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新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使得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为代表的部分疾病的疗效发生了显著提高。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点,特别是增殖动力学特点的研究,针对疾病特征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使得原本高危的疾病如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及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的疗效大大改观。
1 | 细胞动力学研究细胞在增殖周期中动态变化的规律。正常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特性不同,这为化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到下一次分裂的各个时相构成细胞周期...... |
![]() |
2 | 根据对肿瘤细胞作用时相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此类药物对处于细胞周期内、外细胞以及周期内各时相肿瘤细胞均有杀灭作用,代表药物包括皮质激素...... |
![]() |
3 | 烷化剂是一组性质活跃的化学物质,可与包括DNA、RNA及蛋白质等分子共价结合发生烃基反应,而影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其中与DNA的反应是其发挥细胞杀伤作用的主要机制。烷化剂...... |
![]() |
4 | 此类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本类药物与某些核酸代谢物(如叶酸和核苷等)具有类似化学结构,多为小分子量成分,通过与相应代谢物竞争抑制关键酶活性,或取代代谢...... |
![]() |
5 | 该类药物为植物碱类,包括长春花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长春碱及长春瑞滨)、紫杉烷类(如紫杉醇及多西他赛)及人工合成类(雌莫司汀)。本类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M期,通过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