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1[治疗]二、呼吸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
氨溴索:氨溴索能增加抗菌药物在呼吸道的抗菌疗效,其与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红霉素)同时服用,可升高抗菌药物在肺组织的浓度。氨溴索与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等支 |
![]() |
2[辅助检查]三、呼吸系统 |
2 ﹒新生儿胸廓小,呈桶状,肋骨呈水平走向,呼吸时胸廓的运动幅度小,主要靠膈肌和腹肌张力产生胸膜腔负压。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C3~4平面,会厌软骨呈U形,硬而长,在声门上方 |
![]() |
3[速览](二)精神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
在呼吸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中,精神因素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当人们处在对自己关系重大的紧张刺激环境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情绪变化增加了呼吸系统的 |
![]() |
4[治疗]第十四章 危重患者的肺功能监测 |
危重患者一般包括呼吸衰竭或其他主要脏器有严重损害的患者。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呼吸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进行肺功能监测。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尽管病情不重,但有较高的发生呼吸系 |
![]() |
5[治疗]五、疗效评估 |
无水乙醇来源广,价格低,使用方便,多年来临床应用尚未见中毒,致畸,致癌的报道。1987年Sheu等于肝脏癌灶内一次注入22 ml无水乙醇,测得血液中乙醇最高浓度为37mg/dl,远低于极量100 mg/d |
![]() |
6[治疗]4﹒呼吸系统并发症 |
脊髓损伤节段及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据统计,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其中又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尤其是在脊髓损伤后早期,损伤节段以下 |
![]() |
7六、举办专业训练班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日制医药院校毕业生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各类在职医药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解决卫生专业人员不足、各类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开办了不同性质的专业 |
![]() |
8[治疗]三、用于呼吸系统的中药与化学药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
1 .麻黄碱及其制剂(急支糖浆、小儿清热止咳等)①麻黄等含生物碱的中药与生物碱类如阿托品、麻黄碱合用会出现不良反应相加。麻黄等含生物碱的中药与酶制剂(淀粉酶、胃蛋白酶、 |
![]() |
9[辅助检查](一)呼吸道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需要与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1 ﹒炎症性鼻炎的患儿,询问病史,多有发热,咳嗽,喉痛,耳痛等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病毒或细菌性疾病的症状。而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患儿,病程长,有慢 |
![]() |
10[辅助检查](四)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与透明膜疾病的早产儿长期机械通气的气压损伤和氧毒性有关。患儿常伴有慢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气道发育异常,气管支气管软化,对低氧的 |
![]() |
11[发病机制]第五篇 2009年甲型H 1N1流感健康损害、发病机制和诊断 |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季节性流感相似,表现为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系统损害。因此,及时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健康损害规律和特征,揭示发病机制,为诊断治疗提供 |
![]() |
12[速览]第二节 儿童食物变态反应的分类 |
1 ﹒食物变态反应可按过敏表现的器官不同而分为消化道食物过敏、非消化道食物过敏及混合性食物过敏三类。在非消化道食物过敏中,儿童多数表现在皮肤过敏,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 |
![]() |
13一、呼吸系统 |
随着麻醉技术和监测设备的进展,新的全麻药和控制呼吸的应用,严重呼吸并发症已较以往减少,但呼吸系并发症仍是小儿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及氧供应不足 |
![]() |
14[治疗]三、纵隔经皮针活检 |
CT、MR的应用使纵隔病变影像学诊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如血管性病变、脂肪性病变、实质性肿块以及淋巴结肿大等,从影像学角度不仅可定位,大多可以定性和定量,对临床治疗提供极为重 |
![]() |
15[病因学]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导致支气管哮喘加重 |
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虽然目前认为过敏原、空气污染、运动和过度通气、气候变 |
![]() |
16[治疗]第三节 不同手术体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体位改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因重力作用导致组织器官和体液移位,造成胸腔和肺容量改变。其二是机体外来的机械压力导致呼吸系统功能改变。如果体位改为仰 |
![]() |
17[病理生理]第三节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微生态 |
肺真菌病指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包括肺和支气管真菌性炎症或其他相关病变,如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所引起的疾病。侵袭性肺真菌病(感染):真菌直接侵犯肺和支气管而引起的急、慢性感 |
![]() |
18[生理学]第四节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Q·失调在生理情况下存在,但程度较轻。在呼吸系统疾病或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存在的情况下,V ·。Q·比例增加,局部血流量绝对或相对减少,通气量绝对或相对增加,形成无效腔样通 |
![]() |
19[速览]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在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内充入一定压力的CO 2可使膈肌上抬,肺底部肺段受压,气道压力上升,胸腔内压力也升高,呼吸系统的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下降,潮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影响通气 |
![]() |
20第四章 呼吸系统 |
通过观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掌握喉软骨的名称、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喉软骨的连结及喉肌的组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