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发病机制

迄今为止,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明了。这些有害物质有氨、硫醇、短链脂肪酸、过多的芳香族氨基酸、假性神经递质以及γ‐氨基丁酸等,其中多数为含氮物质。‐苯乙胺和酪胺进入脑内后,经β‐羟化酶的作用分别生成苯乙醇胺和?胺,后两者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相似,但效能仅相当于正常的1/10左右,因而称为假性神经递质。实验动物中,氨、硫醇、短链脂肪酸中的任一种在小剂量时均不能单独引发肝昏迷,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氨、硫醇、短链脂肪酸等神经毒物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为协同毒性。4 ﹒阿片系统肝功 ......

——《急危重症病与急救》
书名:《急危重症病与急救》
栏目:急危重症病与急救 > 第二十九章 肝硬化 > 第三节 肝性脑病
作者:秦桂玺 阎 明
参编:孙靖中,侯明,秦雪梅,季晓平,周盛年
页码:415-4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