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性白内障并不常见。据认为,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细胞对电离辐射甚为敏感。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可产生颗粒样物质,在囊膜下自周边部向中心迁移,在后极部尤为明显。这种颗粒样物质的出现,大约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潜伏期。临床上,有明确证据证明因辐射而引起的白内障才被称为辐射性白内障。遭受过量紫外线照射,特别是近紫外线谱段( 300 ~ 400nm ) ,可以引起晶状体损伤,严重者可以形成紫外线辐射性白内障。动物实验已证实,过量微波辐射可以造成晶状体上皮损伤,低剂量辐射有积累作用。微波辐射造成的晶状体损伤主要表现为囊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