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四)介入治疗方法、器械要求和术前准备

目前肺栓塞介入治疗的趋势多为机械碎栓、取栓与局部溶栓联合应用。由于裂解后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远端,其栓塞肺动脉的截面积较前减少,降低了肺循环负荷。而且因碎裂栓子的“楔状效应”而使溶栓更为有效。穿刺途径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造影导管使用普通5F ~ 6F右冠状动脉导管或猪尾导管,溶栓时最好交换为多侧孔专用溶栓导管和专用压力枪。目前国内学者多用8F的加长( 90cm长)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和6F ~ 7F的薄壁大腔导引导管,用50ml注射器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反复抽吸血栓,当无血栓抽出后,对于没有溶栓绝对禁忌的 ......

——《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
书名:《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
栏目:临床急症介入治疗学 > 第二篇 各 论 > 第七章 胸部急症介入治疗 > 第一节 急性肺栓塞
作者:杨仁杰 李文华 张 靖 Sclafani SJA
参编:SclafaniSJA,KennethThomas,夏宝枢,丁 军,于东升
页码:327-33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