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二)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加压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分泌,是患者水盐代谢和周围血管阻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通过提高肾小球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采用搏动性灌注较非搏动性灌注ADH释放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值,原因在于较少的周围血管收缩,同时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增加。最重要的影响ADH水平的原因在CPB中儿茶酚胺分泌量的增加,ADH及儿茶酚胺互相加强其血管收缩作用,导致重度血管收缩。 ......

——《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
书名:《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
栏目: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 > 第九章 体外循环与内分泌系统 >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四、调解水盐平衡的激素
作者:董培青
参编:JW.Austin,陈长城,陈彧,董培青,管玉龙
页码:19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