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础电生理作用

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的Na +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的Ca2 +内流,即可降低自律性。药物促进K +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延长距阈电位距离,亦降低自律性。早后除极的发生与Ca2 +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通道阻滞药有效。改变膜反应性可消除折返激动,增强膜反应性能改善传导消除单向阻滞,从而中止折返激动,某些促K +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即属此类。一般认为ERP与APD的比值(ERP/APD)在抗心律失常作用中有一定意义。奎尼丁类药物能抑制钠通道,延长ERP。促使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趋向均一 ......

——《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
书名:《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
栏目: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 > 第15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
作者:于钦军 李立环
参编:
页码:391-39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