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方面,自1914年日本稻田首次分离获得致病性钩体后,在世界各地先后相继从病人及各种动物宿主中分离发现不同的钩体菌株,人们就开始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在各种尝试中唯有血清学特性具有稳定性,且与预防免疫密切相关。因此,采用血清学特性进行分类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随着我国钩体菌株分类工作的开展,发现有部分地方分离的菌株用原罗马尼亚12型参考菌株比较不能作出血清群的鉴别,且在钩体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中发现,疫苗的预防效果与疫苗内所含抗原的型别与使用地区的流行菌型是否相符有关。鉴于上述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与血清学分型检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