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对本病发病机制,曾有多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包括脂质浸润学说、氧化修饰蛋白学说、炎症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反应学说等。认为本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近年来,针对高血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相当多,大部分研究认为,高血糖主要通过多元醇旁路通路的激活、蛋白激酶C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以及己糖胺通路的激活四种途径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和损伤,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图Ⅰ - 6 - 2 - 1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书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栏目: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 上篇 基础部分 >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章成国
参编:李国德,朱敏,王玉凯,高明勇,赖玉琼
页码:70-7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