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活性的变化会使细胞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蛋白酶体已经成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个重要靶标,其抑制剂比其他抗肿瘤药物在耐受性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根据化学结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分为醛基肽类、硼酸肽类、 β -内酯类、 TMC-95A及其衍生物和乙烯基磺酸类化合物等。85 ) , 29%的患者之前进行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74%患者使用过沙利度胺, 76%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以BT方案作为起始治疗方案,患者没有达到PR ,则加用地塞米松,最终有效率79% ,其中63%获得PR , 22%达到nCR ,随访至 ......